“贊比亞三型 GZ—17—104”“埃及60T GZ—18—024”……4月10日,在位于正定縣西平樂鄉的河北蘋樂面粉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國際貿易成品庫,一臺臺帶著如上標志的面粉機械設備即將運往非洲。
這些刻有“PINGLE”商標的產品,如今已是埃塞俄比亞、巴西、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青睞的“中國造”。
公司董事長名叫李建軍,是土生土長的西平樂鄉人,所以他給公司起名“蘋樂”。
聽說公司產品現在主攻非洲市場,記者有些好奇:“從正定到非洲,這跨度不小啊,市場怎么打開的?”
“最開始開拓海外市場時,李總領著我們先找資料看地圖,哪個國家種小麥,那里肯定需要面粉機。到了當地先奔超市買面粉,再順著面粉袋子上的地址找過去推銷。”
作為李建軍的左膀右臂,蘋樂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呂占虎雖是輕描淡寫,卻不難想象當時“兩眼一抹黑”闖天下的不易。
1983年初,隨著大包干在正定縣全面推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李建軍的父親李二堂看出其中有“商機”,不久,西平樂鄉南化村大街小巷多了個推著自行車賣饅頭的人,這就是16歲的李建軍。
做饅頭,少不了和面粉廠打交道。看到村里的面粉廠生意紅火,李建軍“眼熱”得很。
沒多久,縣里召開企業承包大會,鼓勵中小企業搞承包。
李建軍全家人坐不住了,他們找東家勸西家,最后5戶人家湊了1萬元,承包了村面粉廠。
在面粉廠經營中,李建軍又有新發現:一個易損耗的面粉機齒輪軸市場價24元,可在它的產地贊皇縣,出廠價才8元。他便在鄉里開了個面粉機配件門市部,后來增加到7個店。
業務量噌噌往上漲,4年后,李建軍成立正定縣蘋樂面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并很快研制成功首臺面粉機,打破了國營廠的市場壟斷,年盈利100萬元。
第一批申請貸款、“蛇吞象”全資收購漯河企鵝面粉機公司……雖然蘋樂發展得順風順水,但李建軍敏銳地感到國內市場正逐漸飽和,便開始有意識地轉向海外市場。
1997年蘋樂首次參加廣交會,就與一家外貿公司簽下訂單,產品首次出口到哈薩克斯坦。兩年后,國家出臺賦予私營企業和科研院所自營進出口權的政策,蘋樂又成為河北省第一批擁有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
從埃塞俄比亞到肯尼亞、贊比亞、印度、巴西……近幾年,蘋樂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的腳步越來越快。
非洲跑得多了,李建軍看到當地面粉廠普遍設備落后、廠房破舊,即便用上先進的糧機加工設備,衛生條件也難保消費安全,便在2017年大膽試水從賣設備轉向承接面粉廠EPC(工程總承包)合同。
一年后,蘋樂在坦桑尼亞建設的工廠開業了,日生產能力達到120噸,成為當地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面粉廠。
4月12日下午,記者終于輾轉聯系到了李建軍。微信視頻接通,才知道他正在萬里之外的加納首都阿克拉。
那邊信號不好,通話時斷時續,李建軍只好挑重要的說:蘋樂坦桑尼亞工廠生產的玉米粉質量好、精度高,價格和當地小作坊相差不大,很受歡迎。在乍得的面粉廠近期也在籌備開業……
“目前蘋樂已坐穩國內糧機生產的頭把交椅,那和行業里的全球領頭羊瑞士布勒公司還有多大差距?有希望趕超嗎?”記者問。
“現在質量上已經非常接近,但品牌知名度上還有差距。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趕上!”李建軍聲音洪亮、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