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婁底市食品安全“護老行動”暨中心城區食用油專項治理新聞發布會舉行。市食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曾永平,市食安辦常務副主任、市食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易清賢分別發布了今年以來全市食品安全“護老行動”開展情況以及婁底中心城區食用油專項治理開展情況及所取得的成果,并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近年來,部分不法經營者以中老年人為對象,利用網絡、會議營銷、電視購物、直銷、電話營銷等形式虛假宣傳銷售食品、保健食品,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財產權益。為此,婁底市食藥監局立足實際,在全市范圍內積極開展整治違規營銷食品、宣傳保健食品功效、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的專項行動。
截至目前,全市已查處食品安全違法違規案件422件,已結案387件,總貨值金額218.8萬元。與公安聯合辦案15件,抓獲嫌疑人60人,責令27家會銷場所進行停業整頓,驅散非法食品、保健食品營銷會議61場(次),獲得群眾一致好評。
“我局在政府門戶網站和媒體傳播途徑上專門開設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專欄,通過派發宣傳手冊、開展專題講座等方式向廣大中老年朋友科普保健食品基本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進一步提升老年人對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辨別能力和維權意識。”發布會現場,曾永平還提醒廣大消費者: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具有治療作用,需謹慎購買;購買保健食品要看清保健食品標志和批準文號;購買保健食品要到有門店且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單位購買,不要到產品推銷會、食品講座會、養生保健會議上購買保健食品;不要為了領取一些小的紀念品,而陷入購買保健食品的盲區。
據統計,今年以來,婁底市食藥監部門共開展“以案說法”系列宣講活動60余場次、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巡回展30余場次,制作宣版報300多塊,接受群眾咨詢近2萬人次,教育群眾5萬余人次,努力營造出全社會關注、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良好氛圍。
探索創新 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快推動中心城區食用油“放心工程”,今年以來,婁底市食藥監局先后出臺《婁底市食用油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婁底市中心城區食用油“放心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等方案,明確了通過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實現“五個百分百”目標。同時制定了食用油生產加工、銷售、餐飲使用單位監管工作業務指導意見等制度,為食用油質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堅持試點先行,積極探索出一系列監管新模式。通過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聯動,前期選取黃泥塘辦事處為先行試點單位,經過摸索實踐,打造出了小餐飲規范使用食用油一條街,建立了宣傳教育、信息公示、索票索證、臺帳管理、稽查執法等方面一系列日常監管新機制;食用油生產環節“火煉豬油”加工點推行前店后廠模式,通過整體搬遷、擴大經營等方式,參照小餐飲加工的流程,將加工場所設置為清洗、火煉、冷卻、灌裝等環節予以分區;在流通銷售環節推行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食用油“分區銷售、分類單列”模式;在餐飲使用環節推行“一點一帳一物一公示”制,即定點采購、進銷臺帳、食用油實物展示和食用油使用信息公示牌,做到來源可溯、臺帳可查、實物可見、信息可看。目前284家學校托幼機構食堂已全部使用非轉基因食用油。
在宣傳引導上,婁底市食藥監局以街道(鄉鎮)辦事處為單位,結合大型科普宣傳活動,通過電子顯示屏、宣傳欄、宣傳展板、宣傳車輛等形式滾動宣傳;組織轄區內食用油小作坊、“火煉豬肉”加工點、餐飲店、超市和農貿市場食用油經營者開展業務培訓班,簽訂“一狀一書”即“食用油提質升級責任狀”和“食用油信息公示協議書”,有效提高從業人員業務管理水平;組織成立食用油行業協會,引導行業協會制定規范制度和自律公約,加強行業自律和行業管理,同時利用“互聯網+區塊鏈技術”技術,引入第三方平臺,把生產、流通、餐飲環節的食用油全部納入信用驗證平臺,構建“溯源+誠信”雙體系和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體系,建立行業社會誠信體系,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不僅如此,此次專項治理行動監管要求更加嚴格,打擊力度不斷強化。充分利用行刑銜接機制,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重點檢查無標簽標識、來源不明、進貨價格明顯偏低和無檢驗合格證明的食用油,嚴厲打擊“地溝油”和“三無”產品、過期變質、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食用油違法行為,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從市民消費反映和監管部門掌握的情況來看,中心城區的食用油質量安全整體可控,食用油“放心工程”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下階段,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繼續堅持“四個最嚴”要求,持之以恒抓好食用油“放心工程”三年行動,推動食用油生產經營全面提質升級,切實保障食用油公共消費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糧油機械_糧油機械設備_糧油機械廠家_糧油加工設備_油脂機械_油脂機械設備_環球糧機網【m.1n0p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