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cn
企業(yè)不具備脫皮生產設備,為了生產菜籽濃縮蛋白,就要在原有預處理生產線上增加脫皮設備或根據(jù)菜籽濃縮蛋白生產線的規(guī)模配套油菜籽脫皮及預處理生產線,這樣不僅設備投資較大,廠區(qū)和廠房面積受限,生產管理也不便。本文主要針對目前油菜籽加工廠實際情況,采用菜籽粕后脫皮工藝,即以預榨浸出后的菜籽粕為原料,通過粉碎、篩分及風選工藝將其中的皮進行分離,提高菜籽粕中的蛋白含量。探討了菜籽粕后脫皮工藝的可行性,為進一步生產菜籽濃縮蛋白提供參考。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1.1.1原料、試劑
油菜籽、菜籽粕,均取自中糧糧油工業(yè)(九江)有限公司。
40%NaOH溶液,Na2CO3,鹽酸,2%硼酸,K2SO4,CuSO·5H2O,甲基紅,溴甲酚綠,乙醇,乙醚。
1.1.2儀器、設備
微量凱氏定氮裝置,索氏抽提裝置,破碎機,植物粉碎機,風扇,101A-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BS210s電子天平,2O、30、40、60、80目篩。
1.2試驗方法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1.2.1油菜籽脫皮
為了計算脫皮菜籽粕的理論蛋白含量,需要測定油菜籽的含皮率,故對其進行脫皮處理。通過反復調整破碎機齒輥間距,使油菜籽經(jīng)破碎機破碎成完整的兩瓣,后手工進行皮仁分離,計算其含皮率。
油菜籽含皮率=菜籽皮質量/油菜籽質量×100%
1.2.2理化指標測定
油菜籽、菜籽皮、菜籽粕水分測定參照GB/T
14489.1—2008,含油量測定參照GB/T14488.1—2008,蛋白含量測定參照GB/T14489.2—2008。
1.2.3菜籽粕后脫皮工藝
工藝流程:菜籽粕一粉碎篩分一風選一脫皮菜籽粕。
工藝流程說明:
(1)粉碎。將原料菜籽粕經(jīng)粉碎機粉碎后待用。
(2)篩分。將粉碎的菜籽粕依次通過20、3O、4O、60、80目篩進行篩分,測定篩上物、篩下物的蛋白含量,同時計算篩過率。
篩過率=篩下物質量/篩分前菜籽粕質量×l00%
(3)風選。采用風扇模擬工業(yè)生產對已確定篩孔目數(shù)的篩下物進行風選,分別測定皮、風選產品的
蛋白含量,同時計算風選得率。
風選得率=風選產品質量/風選前篩下物菜籽粕質量×100%
總得率=篩過率×風選得率×100%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2結果與討論
2.1油菜籽含皮率
稱取油菜籽2.2g,經(jīng)破碎機破碎,手工進行皮仁分離,得菜籽皮0.35g,菜籽仁1.85g。經(jīng)計算油菜籽含皮率為15.9%,與文獻[1]報道的油菜籽含皮率在12%—19%一致。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2.2理化指標
2.2.1油菜籽理化指標
油菜籽理化指標見表1。
表1油菜籽理化指標%
2.2.2菜籽皮理化指標
將油菜籽經(jīng)破碎機破碎,手工分離皮仁,得到的菜籽皮經(jīng)檢測,理化指標見表2。
表2菜籽皮理化指標%
文獻[4]記載,菜籽皮含油量有較大的差異,其數(shù)值有6%一6.5%、11.28%和16%左右(干基)等,其含油量均高于本試驗所測含油量,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菜籽皮中含有少量的仁,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菜籽皮、仁接觸時間過長,皮中吸附有油。
文獻[4]顯示,菜籽皮中蛋白含量為10.2%、18%~20%,存在此差異可能因為油菜籽來源不同或測定方法的不同。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2.2.3菜籽粕理化指標菜籽粕理化指標見表3。
表3菜籽粕理化指標%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2.3菜籽粕后脫皮
2.3.1篩分
將粉碎的菜籽粕依次通過20、3O、40,60、8O目篩進行篩分,測定篩上物、篩下物蛋白含量及篩過率,具體結果見圖1、圖2。
圖1篩孔目數(shù)與蛋白含量關系
圖2篩孔目數(shù)與篩過率關系
從圖1看出,隨著篩孔目數(shù)的增大,篩上物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篩下物蛋白含量隨著目數(shù)的增大而增大。從圖2看出,篩過率隨著目數(shù)的增大而降低,但40目的篩過率較30目的稍大,通過重復試驗得出,40目的篩過率為67.8%,與30目的篩過率相差不大。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綜合考慮篩上物、篩下物蛋白含量及篩過率不能太低的因素,選擇30目或40目篩。但3O、40目篩的篩上物、篩下物蛋白含量相差很小,在1%以內,而蛋白測定誤差范圍為1%,為避免此結果由于試驗誤差而造成結果的不一致,需要通過下一步的風選試驗以確定篩孔目數(shù)。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2.3.2風選
分別將30、4O目篩下物風選去皮,測定皮、風選產品的蛋白含量,結果見表4。
表4風選后皮、產品蛋白含量
從表4可知,風選后30目和40目篩得到的產品中的蛋白含量相同,而40目篩風選產品得率較30目的高。因此,本試驗選擇40目篩。
本試驗通過風選產品總得率為28.3%,蛋白含量可達到44%。該產品蛋白含量與通過物料衡算得到的理論后脫皮菜籽粕蛋白含量46.3%相差不大,脫皮效果較好。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目前大多生產菜籽濃縮蛋白所選用的原料都是前脫皮的菜籽粕,脫皮后菜籽粕的蛋白含量達到47%,制備的菜籽濃縮蛋白的蛋白含量可達65.96%。由于此風選產品的蛋白含量與脫皮菜籽粕的蛋白含量相差不大。因此,風選產品可作為進一步生產菜籽濃縮蛋白的原料,而皮可直接作為飼用蛋白應用。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3結論
(1)壓榨浸出后的菜籽粕通過粉碎、過40目篩,篩下物經(jīng)風選得到的產品蛋白含量為44%。對于需要生產菜籽濃縮蛋白,但不具備油菜籽脫皮生產設備的絕大部分油菜籽加工企業(yè)來說,該方法得到的脫皮菜籽粕可作為進一步生產菜籽濃縮蛋白的原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2)該方法得到的產品總得率為28.3%,得率較低,且風選后皮中蛋白含量較菜籽粕原料的蛋白含量高,因此在后續(xù)的中試研究中是否可通過不斷的調整風選風速以提高產品得率及控制皮中蛋白含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國油脂網(wǎng)www.chinaoils
參考文獻:
[1]劉大川,張麟,周光,等.油菜籽脫皮、擠壓膨化、浸出制油新工藝的中試研究[J].中國油脂,2003,28(1):17—20.
[2]何江,鈕琰星,黃鳳洪,等.菜籽濃縮蛋白研究進展[J].中國油脂,2009,34(10):20—23.
[3]王高林,楊帆,魏冰,等.醇法菜籽濃縮蛋白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油脂,2011,36(8):20—23.
[4]劉運榮,胡健華,黎麗.油菜籽皮中各成分含量的測定[J].中國油脂,2006,31(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