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獨立性遭質疑
據永祥糧機的招股書(申報稿)顯示,該公司主要從事大型碾米機械及成套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安裝業務,主要產品為大型碾米機械及成套設備。2009年到2011年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8億元、1.65億元和1.99億元,分別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529.32萬元、2112.14萬元和2879.83萬元。
在該公司表明的競爭優勢中,“完善齊全的碾米機械產品線”是一個亮點,然而該公司的“色選機”卻有借他人威風之嫌。永祥糧機的“色選機”大部分都從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另一家企業“穎特電子”購買而非自己生產,以2011年為例,公司自產的色選機僅有53臺,而從穎特電子購買的則有112臺。而后,永祥糧機則借鑒和參考了穎特電子的色選機技術。這也就一舉減少了色選機的前期研發費用,直接享受色選機專利,增加永祥糧機的無形資產。在穎特電子注銷后,永祥糧機還將其客戶轉至自己名下,繼續開展色選機業務,因而永祥糧機的業務獨立性存在疑問。有資料顯示,在2011年,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的公司中,約10%因業務獨立性弱沒有過會。
產能改造或為上市募資張本
大量的銀行貸款抵押無疑給永祥糧機的持續經營帶來較大壓力。
經查閱其招股書發現,該公司募集資金投向的“大型大米精深加工裝備制造柔性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等項目,將新增日產150噸及以上大米成套碾米設備40套/年和碾米機械單機產品2700臺/年的制造能力。
事實上,該公司2008年至2010年生產數量分別為3123臺,4454臺和4790臺,本次募資新增產能已相當于2010年的56%,也就是說公司本次若順利完成發行上市,將新增相當于原來一半的產能。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碾米機械基本能滿足目前國內稻米加工企業的設備需求,不僅滿足,而且有一部分產能不得不通過外銷來消化掉。2009年度到2011年度,永祥糧機出口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75%、23.59%和26.95%,國內產能過剩效應開始累積,再度擴產或面臨競爭的近一步加劇。
值得一提地是,該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0年末的生產工人數量和固定資產機器設備原值分別為409人和3415.61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6.13%和27.53%。而同期產品設計產能卻僅小幅增加了4.88%,與生產要素同比增加幅度偏離顯著,2011年年末生產工人數量和固定資產機器設備原值分別為504人和4197.13萬元,比前一年分別增長了23.23%和22.88%,而同期產品設計產能卻僅小幅增加了4.65%。
在產能增幅如此之小、產品設備利用率如此之低的背景下,還要積極募資加大產能改造,有投資人士猜測,出現這種情形只有兩種可能,其一為永祥糧機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水平逐年下降,高投入并沒有高產出;其二為故意隱瞞產品設計產能數據,為募投項目融資上市尋找支持由頭。招股書數據顯示,永祥糧機生產設備的成新率大部分在70%以上,該公司并無設備自身原因導致低產能的直接理由,或許,銀行負債與資產抵押置出的需求,更可以為其上市融資作出更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