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糧食倉庫稻谷的搬運基本用麻袋裝,靠搬運工搬運。這種方式很容易造成麻袋散包,形成浪費。盡管后來引進了進口吸糧設備,但由于價格不菲以及維修不方便,也難以廣泛使用。
2003年,湖南糧食機械有限公司試制了第一臺吸糧機,被稱為“50系列”。公司有關負責人說,當時產品吸力小,質量也比不上進口機器,不過這是他們由仿制邁向自主創新的第一步。
“現在我們每一臺吸糧機都有不同的樣子。”該負責人介紹,為客戶量身定制,讓湘糧機械真正開始受市場青睞。
一個客戶一個要求,有的要求是深井式的,還有的要求是移動式的。個性化設計是對設計能力和制造能力最大的考驗。每一個定單都意味著不同的技術參數和技術要求,有些還具有顛覆性。“2010年,河南一家公司找到我們,讓我們幫他們設計吸糧機。他們的要求竟然是懸空安裝在桁車上。這對于一般安裝在地面的吸糧機來說,在設計和制造上都是一大挑戰。既要考慮吸糧的重量,又要考慮吸糧機的自重,如何在桁車能夠承受的重量范圍內達到最大的吸糧效率,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湘糧機械技術負責人說。
幾個月之后,全新設計的吸糧機裝在了這家河南公司的糧庫里,其外觀已經做了顛覆性改變,但卻并不影響機器運作。科技創新緊密結合市場研發,是個性化定制的基礎,同時也讓湘糧機械走出了國門。
據了解,近年來,湖南糧食機械企業在優化產權結構、創新企業體制、研發引導市場、管理提升效益等一系列舉措的幫助下,制造工藝顯著改善,產品開發持續推進,質量品牌不斷提升。以湖南郴州糧油機械有限公司為例,其擁有60余項國家專利,獲得了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科技星火一等獎,被評為“中國糧油機械制造十強企業”。而湖南省湘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則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4名,并申請國家專利5項,組合米機等產品出口到歐洲、意大利、美國、南亞、非洲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