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0年,糧食通過加工增值30%左右,深加工比例提高到15%左右。據專家測算,我國稻谷消費總量約18000萬噸,日處理稻谷100噸以上的碾米企業加工比例提高12個百分點,相當于加工市場擴大2000多萬噸。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市場對高端糧油機械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大,再加上近幾年,國家和政府非常重視糧油機械市場的發展,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這些都給國內糧機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產糧大省的糧機集群
中國的糧機制造從建國初期僅能生產簡單的輸送機械,發展到現在已包括從糧油作物收獲后干燥、清理、儲運、初加工等方面,如稻谷、小麥、油脂、飼料、食品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安裝的糧機制造產業;從主機、輔助設備、專用配件到成套大米、面粉、油脂、飼料大中小型生產線,以及全套自動化電器控制系統。
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糧食行業飛速發展的10年,帶動了糧機行業的迅速崛起。同時,國外的糧機生產商也紛紛進入中國,或投資建廠,或開設辦事機構。這也為國內糧機廠家提供了學習和發展的大好契機。
我國糧機產業經過40多年,特別是近十幾年的不斷發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礎,并形成了一批骨干集團糧機制造企業(如正昌集團、牧羊集團、中禾公司、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湘糧公司),并且這些企業和產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已享有很好的聲譽。
隨著消費者對糧食及食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糧食加工設備的自動化和糧食加工過程的精細化,促使糧食加工機械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專業化越來越強,糧機生產需要相當強的協作配套能力,國內一般的機械制造企業難以涉足。
其中,中國色選機發展迅猛,特別是在大米加工方面正式進入快速成長期,國內生產廠家也越來越多,品種規格也越來越豐富,功能也越來越多,從最早的小通道機型發展成大通道機型,由原來的單選功能發展成同時選。“到目前為止,在中國色選市場出現的品牌或制造商已有20多家,大多集中在安徽合肥市。”一位色選機業內人士告訴糧油市場報記者。
據了解,中國的糧機企業主要集中在農業大省及發達的地區,如江蘇、浙江、河南、山東等省份。
江蘇可稱是中國糧機制造主要產地,而無錫可謂是中國糧機生產的中心城市。始建于1956年的無錫糧食機械廠是中國糧機工業的搖籃,最初是由立成機器廠、協光鐵工廠、建新機器廠等12個小型食品機械廠合營而來。
1994年與國際著名的跨國集團——瑞士布勒國際有限公司攜手組建了無錫布勒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合資多年來,該公司所創利稅快速增長。
由于糧機產業聚集區的制造發達,從而帶動當地糧油加工工藝技術的發展,用較低的生產成本,創造出較高的經濟技術指標。換言之,這些省份的糧油加工工藝技術成為中國糧油加工技術改造的示范,這主要歸功于實力雄厚的糧機企業做后盾。
近年來,湖北的安陸糧油機械產業有了飛速的發展,該地企業改制后技術更新、產業升級、產品開發等效能的快速飛躍發展,核心企業產品能夠與日本的“佐竹”、瑞士的“布勒”等國際知名大品牌相媲美。
安陸糧油機械產業具有集群的特征,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后勁,對安陸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現在,安陸糧機產品已拓展到輾米、榨油、面粉、倉儲運輸、膨化、脫粒6大系列100多個品種,科技含量處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平臺造共贏
在經濟全球化加快,市場競爭加劇,我國加入“世貿”的新形勢下,我國糧油加工機械產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已成為糧油加工機械制造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
世界制造業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利用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我國糧機產業既面臨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機遇,又處在產業升級換代的重要階段,只要善于把握機遇、捕捉商機,不斷提高糧機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質量,改善工藝,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進程,就可以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
以碾米機為例,“未來5~10年,小作坊式的粗加工設備,除了人口集中區一部分被規模化生產替代外,大部分將被更新為諸如‘傻瓜米機’、‘傻瓜油機’等科技含量高、能耗低而且適合農村使用的小型設備。”一位業內專家告訴糧油市場報記者。
由于我國糧油資源豐富,品種較多,地區差異較大,糧油加工企業的生產能力各異,客觀上形成了我國的糧油機械能制造能力可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各類糧油生產及其不同生產能力企業的需要。
但我國涉足糧油機械制造的企業近千家,大都屬于中小糧機制造企業,這些糧機企業缺乏企業知名度和產品品牌。
另一方面,“糧食企業要采購糧油加工設備,只有派人出差到生產廠家或者打電話聯系;而糧機廠要推銷產品,只有通過在發行量很小的行業雜志上刊登廣告、參加展銷會、寄資料及在一些不知名的網站上投放廣告或信息。”山東一糧機企業負責人表示。
這樣的情況,使得供貨和求購雙方沒有正常、或者常設的信息溝通渠道;賣方找不到買方,買方找不到賣方,相對生產過剩的糧機產品不能供給具有很大采購需求的糧食企業。此外,供求的矛盾也影響和阻礙了全國糧油機械制造企業的發展。
作為糧油行業中惟一的財經報紙——糧油市場報從實際出發,會同中國糧油網于4月就發起了“中國糧機地理標志企業全景掃描”活動。
“記者深入全國各地進行實際調查,對各種糧油機械制造企業地理分布進行研究,并有重點的對不同地區糧機標志企業的優勢和特點進行梳理。”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活動甫一推出,就得到了糧機企業和糧油加工企業的關注:許多糧機企業打來電話,自我推薦;糧油加工企業致電詢問有沒有適合自身企業的合適機械。
為此, 我們在本次報道中把糧機分為大米機械、油脂機械、面粉機械、倉儲機械、色選機、電子定量、糧油檢測等7個大類,進行產業發展、分布的梳理式報道,并對各類中的有特色的重點企業進行集中展示。
“為眾多糧油加工企業提供最有價值的品牌糧機企業信息,為供需雙方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實用平臺。我們希望糧機買賣雙方能從本次活動中獲得共贏之效。”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