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糧機廠的前身是北京糧機廠、天津同義榨油機廠、無錫糧機冷鑄車間于1964年搬遷到長治市合并組建而成。從投產伊始,該廠就承擔了我國大型面粉廠和大型油廠的主要機械設備的開發制造任務,同時兼負我國糧油機械的援外和出口業務,先后隸屬于原先的糧食部和商業部管轄,1987年歸到當時的山西省糧食廳,現為省直屬國有全資企業。
長治糧機廠曾是我國糧機行業的大型骨干企業和國家油機標準檢測單位,并被列入國家級星火發展計劃單位和國家確立的100家重點發展保護企業之一。
改革開放后,長治糧機廠是我國糧機行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最先獲得成功的企業之一,并且,企業經濟效益由改革初期的年利潤10多萬元,到1985年猛增至200多萬元,1993年達到600多萬元。同時,由于企業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注重“兩個文明”建沒,并且取得了豐碩成果,其成功經驗曾被山西省委上報中央書記處轉發全國,而豐富多彩的職工文化教育活動,也曾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加以總結推廣。
然而,這樣的興旺未能持續下去。從1994年開始,長治糧機廠就變得命運多舛。
1993年企業還創利600多萬元,從1994年利潤就虧損了54萬元,1995年利潤虧損110萬元,1996年利潤虧損279萬元,到1998年利潤虧損已達1000萬元。部分職工說:銷售系統成了企業‘放血’的巨大缺口。尤其是1998年前6個月,每月數百萬元的產品銷售出去,卻幾乎沒有回籠的貨款,貨款被銷售人員大量挪用侵占,致使企業后半年的生產無法正常進行,用戶拿著合同不能按時提貨,職工的工資也開始被拖欠停發。科技人員大量外流,部分銷售人員和企業主要負責人則攜款異地辦廠,企業開始走向絕境,于是造成了1999年第一批300多名職工下崗,2002年宣布全員下崗停產,職工對1992年以來的三任廠長給長治糧機廠造成今天的現狀是這樣描述的:“糧機廠這只金飯碗,左增月打破,楊小平流盡,邵增勤賣光。”職工埋怨說:省糧食局在任用廠長的問題上,從來就沒有認真考察過,三任廠長都沒有經過職工選舉,也沒有工作經驗,甚至有一位還犯過很大的錯誤,曾被處理過。所以說省糧食局的領導對糧機廠今天的局面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
為了核銷銀行貸款,長治糧機廠和山西省糧食局在2003年開始運作“出讓國有土地”的事,正是因為這件事,為以后長治糧機廠的不平靜埋下了“定時炸彈”。
出讓土地
2004年6月初,陷入困境的長治糧機廠“意欲”讓長治煤氣化總公司兼并。長治煤氣化總公司是一家擁有3億元固定資產的大型國有現代化企業,如果與其合作既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又有利于企業擺脫目前的困境。其實在2004年4月17日,長治糧機廠項目部主任盧邦就向廠黨委和廠部提交了《關于長治糧機廠和長治煤氣化總公司達成重組兼并組建集團公司的意向報告》,但想不到的是,該報告遭到當時在任的廠長邵增勤和書記岳明旺的反對。
為什么被反對?很多職工說當時并不知道確切的原因。
2004年6月8日,山西省糧食局突然下達文件決定:停止邵增勤和岳明旺的工作;派出工作組主持長治糧機廠的全面工作;責成盧邦在工作組領導下,全面負責與長治煤氣化總公司商洽兼并重組事宜(包括終止土地出讓協議事宜);要求長治糧機廠終止與長治市開發區所簽訂的原廠址北區出讓協議。怎么會有這樣的“插曲”?文件上只字未提原因。按部分職工的說法,在他們以為6月份就可以和長治煤氣化總公司達成兼并重組的時候,卻發現廠里的“100畝國有土地”已經在2003年就被“出讓”了,買得這宗土地使用權的是—個名叫“仁德信”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價格為5000萬元。于是,職工們開始就這—問題反映、舉報,所以得到了邵增勤和岳明旺被停止工作的結果。
那么,山西省糧食局下達這樣的文件決定,是說明“出讓國有土地”的事是邵增勤和岳明旺的個人行為,而他們并不知情嗎?
采訪中,記者看到一份長治高新區土地局給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的一份匯報材料上說:2003年6月20日,長治糧機廠向長治高新區管委會申請收回該廠閑置土地,同時附山西省糧食局晉糧財字犤2003犦308號《關于對長治糧機廠土地使用權出讓及進入高新區立項建廠的批復》,及山西省經貿委晉經貿企改字犤2002犦235號《關于長治糧機廠停產的批復》。匯報材料上還說:“我局收購并成功盤活了長治糧機廠78651.68平方米的閑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并為該廠注人土地補償及收益資金共計5308.96萬元,該資金的注入將為長治糧機廠擺脫困境,重現企業活力起到極大的拉動作用。”
就在企業同長治煤氣化總公司商討兼并重組的同時,職工們又發現工廠南面的職工醫院的40畝生活區不知在什么時間也被一家名為“廣泰”公司的開發商買斷,直到這時,善良的職工們才發現,他們賴以生存的企業已經變得上無一瓦、地無一垅了。糧機廠的職工終于被眼前的事實激怒了。于是,職工們強烈要求收回土地,并為此開始了大面積的上訪。要求有關部門終止出讓土地行為,停止違法活動。
如何違法
部分職工向記者介紹說,之所以說賣地行為是違法行為,我們是基于以下幾點認識:首先賣地行為僅是當時的廠長、書記伙同山西省糧食局個別主要領導所為,企業既未召開過職代會,也未召開過職工大會,而我國《工會法》規定,涉及到職工利益的事,需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并獲半數以上職工代表通過才可以執行。這本身就是嚴重的違法行為。還有,涉及的面積也并非100畝(即長治高新開發區土地局所說的78651.68平方米),而是118畝。
再說該地是以“閑置國有土地”進行交易。事實上企業出讓的不是“閑置土地”,而是企業的全部生產區,該區地面上有13個車間工段和上百間庫房,有近億元國有資產,另有8棟家屬住宅樓,住著200戶職工約600余人。且長治糧機廠從宣布停產至今,時間也僅有1年多,遠不到可按“閑置土地”處置的地步。如果出讓土地一經實施,那么將有近億元國有資產流失。除去部分大重型機械設備能夠花重金搬遷后尚可繼續使用外,地面上5萬多平方米的工房建筑和大量的生產輔助設施及管網線路將不復存在。這樣一來,5500萬元賣掉的土地上所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會數倍于這個數字本身。一些職工說廠里的領導給他們的解釋是怕讓銀行知道,引來催款。職工們不禁反問,糧食局的文件已經說明出讓土地就是為了核銷銀行貸款。這種說法完全是在自欺欺人。
據糧機廠2004年5月12日的《簡要情況》顯示:“已收土地出讓資金1700萬元,已使用870萬元”,而具體承辦人稱:2003年年底已收取出讓金1300萬元。而這塊地是在2004年3月以后才掛牌出讓的。也就是說,出讓的土地在沒有掛牌之前已經收取了買方至少1300萬元的出讓金。這是典型的暗箱操作。
職工介紹,與糧機廠相隔不遠的長治鍛壓機床廠門前一塊空地約有11.3畝,2004年6月23日,經長治市土地局掛牌公示出讓,2004年7月29日,在拍賣會上竟拍得每畝137萬元。而長治糧機廠從地段繁華程度和商業價值上來講,要遠遠超過長治鍛壓機床廠出讓的這塊地,可糧機廠的地每畝只賣到42萬元,相差95萬元,一百多畝土地就少賣了1.6億元人民幣,里頭的文章顯而易見。對此,職工曾上訪到省國土資源廳,得到的答復是:“這是暗箱操作、要立即中止。”在省信訪局召開的協調會上,長治市高新區土地局也明確表示:“回去后立即中止土地出讓合同,并辦理回轉手續。”又近半年過去,土地中止回轉手續仍未得到辦理。
血的代價
一位老師傅向記者哭訴:自2002年全員下崗后,廠里和部門少數領導,以轉租、出讓、加工、盜竊等手段收斂錢財,并培植出一幫惡勢力,百姓稍有不滿,便大打出手。在企業與煤氣化總公司實施兼并重組的過程中,他們對支持兼并重組的職工進行威脅、恐嚇、攻擊謾罵、跟蹤、砸門窗,甚至動兇器、掄棍棒,搞得人心惶惶。
2004年9月3日上午10時20分,一位堅決反對土地出讓的退休老工人王連繼正在廠區維持秩序,有3名歹徒趁他不備,用一尺多長的刀朝他臀部捅入,王師傅腸子被絞斷,尿道被刺穿,差點就把前腹捅透。全廠職工為老人自動募捐了18000元的醫藥費。醫院為他作了3次開腹手術,老人才得救。
記者采訪了負責該案的長治市城區公安局,據該局劉局長介紹:策劃傷害王連繼老師傅的兇手就是購買糧機廠“閑置土地”的名叫“仁德信”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副總經理何心康。
一些職工私下向記者透露:在2004年4月30日的深夜,一位堅決反對賣地搬遷的職工代表蓋玉紅在廠區5號樓前的大馬路中央,被一輛由東向西行駛的轎車撞死。直到目前,工人們對他的死因仍存疑慮。
在長治糧機廠的一幢職工家屬樓里,記者見到了死里逃生的王連繼老師傅,老人是河北廊坊人,1965年參軍,1970年轉業到糧機廠工作,老人向記者訴說:自己已經退休,本來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不管閑事。之所以這樣全身心地投入,完全是出于對企業的眷戀和對腐敗分子的痛恨。
采訪結束,記者的心情感到格外的沉重,出讓的土地能否收回,土地交易是否存在腐敗問題,傷害工人師傅的兇手將受到什么樣的法律制裁?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