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糧食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與控制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2-21 12:15:41
糧食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是糧食倉儲企業現代管理的重要內容,安全預防和控制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工作指導思想具體落實。隨著糧食機械設備在糧食倉儲企業中的作用和地位愈來愈突出,在降低勞動者勞動強度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糧食倉儲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也不斷認識到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糧食企業在“兩個確保”的前提下,還應確保機械設備使用期間人身及財產不受損失。為此糧食企業應加大對糧食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力度,增加對糧食機械安全管理的投入。
一、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的問題和現狀
長期以來糧食倉儲企業把管理重點放在糧食儲藏上,認為只要保證糧食儲藏安全就是完成了工作,忽略了機械設備安全管理。雖然近幾年通過開展糧食倉儲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活動,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糧食企業轉制后,沒有承擔儲備糧任務的庫站,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問題尤為突出。一是糧食機械設備種類多、設備陳舊、使用頻率高、季節性強(尤其在收購和入倉期間),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工作不夠全面。二是有些設備移動作業頻繁,作業量大,加之專業技術力量、人員力量薄弱,機械設備管理水平低,管理不到位,管理現狀不容樂觀。這些問題都是糧食倉儲企業或多或少存在的,長此以往會給機械設備安全埋下隱患,在使用過程中極易發生安全事故。特別是在每年冬春糧食收購和糧食入倉等機械設備使用高峰期間,由糧食機械設備引發的人員傷亡及設備損毀事件常有發生,給人身安全及國家財產造成損失。目前糧食倉儲企業機械設備管理中仍面臨許多問題亟需解決,糧食機械設備安全管理不容忽視。正確分析與解決安全管理中的問題與矛盾,才能有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對企業健康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與控制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措施,做到科學管理是保證糧食機械安全的前提,只有規范健全、切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才能確保糧食機械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狀態,提高生產效率。
1.建立機械設備管理機構
建立和完善機械設備管理組織機構,是保證糧食機械設備安全的前提。安全管理機構應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掛帥,成立安全領導工作小組,成立專門科室對機械設備實行專人管理、專人負責,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機械設備安全全方位綜合管理,統一規劃,明確專(兼)職人員職責、權限,充分發揮各職能人員管理才能,全員參與,把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各層次。
2.糧食機械安全管理應從源頭抓起
機械設備本身質量必須達標,為此對機械設備管理應從源頭抓起,嚴把采購進貨關。采購機械設備應遵循采購計劃審批-正規廠家采買(招標)-入庫前驗質(有條件可現場試用或廠家專業人員調試)-建立機械設備臺賬-編制機械設備編號(按類別及用途)-隨機相關文字材料歸檔-確定使用負責人-對機械設備使用者進行培訓-使用時履行出入庫手續的步驟。這一管理過程應以確定機械設備負責人、對使用者(員工)培訓作為管理重點,同時建立機械設備重點安全部位原始記錄登記簿,為日后安全管理奠定基礎。
3.建立健全使用制度及操作規程
建立健全機械設備使用制度及操作規程是保證機械設備安全的必要條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特點,結合機械設備特性及使用說明書對機械設備采取一機一制、一機一規的方法,切合實際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同時要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考評和獎勵機制,實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制的“三定”制度,還要制定相應的機械設備安全應急救援方案,把安全管理貫穿整個使用過程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杜絕違規操作。一般情況下,糧食機械設備不可外借。
4.加強機械設備現場安全管理
糧食機械設備在使用前首先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嚴格按機械設備使用說明書及操作規程操作,重點對機械設備傳動部位、安全防護部位、機械設備支撐點以及電源連接部位進行檢查,確保機械設備運轉正常。其次在使用過程中,要及時清理機械設備及作業現場雜物,防止由機械、現場雜物所帶來的安全隱患。為加強現場防范工作,必要時作業現場周圍應加裝防護欄或懸掛安全警示標牌,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作業現場,作業現場周圍應通暢,配備必要的防護設備設施。在夜間作業時,現場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在糧食收購、烘曬機械設備使用高峰期間應實行領導帶班和機械維修人員值班制,在收購期間現場應有專人進行管理。另外應強制要求作業現場的機械設備使用者應按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具,確保人身安全及機械設備運轉正常。
5.加強機械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機械設備正常運轉,必須保證機械設備自身完好。糧食機械設備日常維護與保養工作非常重要,是對機械設備病態的修復,是保證機械設備安全運轉的基礎。企業要根據實際制定機械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計劃,每年至少大修1次。維護保養要建立機械設備安全維修基金,專款專用,才能有效解決安全隱患。維護保養時要詳細填制維護保養記錄,重點對安全防護部位進行維護。通過日常維護與保養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確保機械設備完好率100%。
保養維護后的機械設備要調試正常后定置存放機械庫。沒有機械庫的在未使用時要對機械設備進行苫蓋,防止雨雪侵蝕。使用后要及時對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檢查。
6.定期對機械設備消毒滅菌
糧食機械設備與其他行業機械設備有所不同,所接觸的都是糧食及其制品,不允許機械設備有害蟲或病菌。在夏季蟲害、病菌高發期間,要對糧食機械設備定期進行滅菌處理,尤其在對有糧食蟲害的機械設備作業后,必須對機械設備進行整機消殺處理,防止由機械設備帶來交叉感染,給糧食儲藏帶來安全隱患。
7.加強員工技術技能培訓
加強員工技術技能培訓及安全法規學習,不斷提高員工業務素質和機械設備操作水平,增強員工安全防范意識,嚴格按崗位責任制及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從思想上提高員工對安全的認識。
8.加強機械設備安全監督檢查力度
監督檢查是保證糧食機械設備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之一,是對機械設備使用過程中人的行為、機械設備運轉狀態、現場環境危害等因素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的管理過程,尤其在機械設備作業期間,既可以防止違章作業,又可以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提高生產效率,確保機械設備及人身安全。
三、安全管理的隱形效益
安全管理工作的過程是一個人、財、物投入的過程,是一個遵規守矩、“照章辦事”的執行過程,沒有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許多企業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只是口頭上的表面文章,沒有把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機械設備帶病作業,給安全埋下隱患,最終造成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財、物的投入多少以及管與不管的效果和效益是不一樣的,試想如果沒有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一旦發生機械設備安全事故,經濟效益必然直接受到損失。安全管理是隱性效益,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動真格的,要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有組織、有制度、有措施、有檢查、有總結、有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理措施。相信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也必然結出安全碩果,企業經濟效益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是使國家財產及人身安全不受損失、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進行的重要保證,也是創建和諧企業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