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包裝商品計量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2-06 17:30:06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定量包裝商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關系到民生的計量越來越受到的國家的重視。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 的頒布實施對規范定量包裝商品市場秩序、 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然而定量包裝商品缺斤短兩的現象卻仍時有發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擾亂了市場秩序。
1 首先我們對當前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存在的問題作如下分析
1 .1 計量法制意識淡薄
現場計量管理水平差,不少小型企業計量法制意識不強,生產規模小,計量基礎相對薄弱,對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 知之甚少,特別是對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的允許偏差、 凈含量標注的法制要求缺乏了解,甚至有個別企業把產品包裝都控制在負偏差的范圍內,認為產品在負偏差范圍內就是合格產品的錯誤觀念。
1 .2 人員素質低,操作不規范
許多中小型企業的包裝工人均為雇傭人員,流動性大、 責任心不強,不嚴格按照JJF 1070—2005 《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 進行抽樣檢測、 判定,不正確操作、 使用計量器具,一些技術人員對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概念不清,總重量與凈含量的界限不清,還有一些工人為了省事,根本不去皮,直接稱重打包。
1 .3 計量器具配備不合理
有些企業計量器具沒有遵循量值傳遞的基本原則,不按周期檢定,超期使用相當嚴重,檢測定量包裝儀器設備相對陳舊落后,配備的計量設備的量程和準確度不能滿足稱量要求,這都是造成定量包裝商品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1 .4 為追求盈利,故意違規操作
極個別銷售商與生產商竄通,故意短稱少量,一方面蒙騙消費者,另一方面又可降低價格出售,利用價格優勢占領市場。如:標注為25千克的大米,故意只裝24.5千克,而以低于市場價價格出售。 這種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嚴重破壞和擾亂了市場秩序,必須嚴厲查處。
1 .5 流通領域管理不嚴
市場抽查發現:各大中型商場、 超市對產品質量非常重視,對假冒偽劣商品把關較嚴;而對缺稱少量這一最為普通的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大部分企業缺少必要的商品凈含量計量檢測手段,對商品凈含量沒有專門的進貨把關制度。 這反映出各商業企業缺乏對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 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認識,流通領域缺少有關的規范措施和執法力度。 商品是經過市場流通實現其價值的,流通領域管理不嚴,就有了不合格定量包裝產品的生存空間。 因此,加強流通領域的計量管理,是杜絕定量包裝商品短稱少量行為的必要措施。
2 關于商品定量包裝計量存在問題對策
2 .1 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計量法制意識
自覺規范商品定量包裝計量行為,營造濃厚的社會監督氛圍,在電視臺組織商品定量包裝知識訪談,曝光典型的計量違法行為,讓計量法律、 法規進入千家萬戶,喚起廣大消費者對定量包裝商品的關注意識。 與此同時,分期分批舉辦定量包裝商品知識培訓班,使企業的計量管理人員和商品銷售人員全面了解定量包裝檢驗知識。